欢迎访问江西瑞金干部学院官网!
搜索:
教学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赣南日报》刊发我院沈峤、袁芳同志文章《无私奉献吐芬芳——记中央苏区“妇女领头人”黄长娇》
发布时间:2023-03-22

  无私奉献吐芬芳——记中央苏区“妇女领头人”黄长娇
作者:沈峤 袁芳

  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开创时期,苏区妇女群众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强有力地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1933年11月,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中指出:“妇女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力量,在苏区是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在那段充满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里,苏区妇女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积极参与革命,她们或是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无私奉献;或是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英勇献身。她们虽为女儿身,却用实际行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中央苏区“妇女领头人”的苏区妇女——黄长娇,以巾帼气概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书写了壮丽篇章。
       积极投身革命事业
       黄长娇,赣县田村镇人。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转战赣南,到了赣县,从小就饱受苦难的黄长娇第一个挺身而出,参加革命,此时她刚满19岁。她革命劲头十足,每天走乡串户,发动群众,工作任劳任怨。当时,苏区各地提倡妇女剪短发,为了推动这项工作,黄长娇在一次妇女大会上,当场把自己的长发咔嚓一声剪掉了。她这一带头,在当地影响很大,没过几天,许多妇女都跟着剪了短发。1931年,根据她的工作表现,组织上将她从赣县苏区调往驻在兴国县的苏区江西省委机关工作,担任苏区江西省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1932年夏天,黄长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底,为了响应中央政府提出的优待红军家属号召,黄长娇到赣县和兴国等县抓点,开展轰轰烈烈的优待红军家属运动。她发动广大妇女帮助“红属”耕田、干农活、打扫卫生、洗衣服;带领乡村干部把政府救济的食盐和粮食,亲自送到红军家属手中;她和省委机关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一起参加“优待红军家属礼拜六”活动,一道熬硝盐、打草鞋、开荒种菜园子。她朴实的工作作风深得政府和群众称赞,被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的李富春称为“妇女工作的模范”。
       无私无畏彰显荣光
       1934年,黄长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征前夕,时任中央工农监察部委员的黄长娇因怀有3个月的身孕,便服从组织安排留守瑞金坚持游击斗争。由于游击斗争很残酷,黄长娇有过3次被捕坐牢的经历,每一次都游走在生死边缘。当时,为了“围剿”游击队,白军蓄意把游击队困死、饿死在山上,为了隐藏,黄长娇改名黄水秀,嫁给瑞金当地农户。隐蔽在瑞金山区的黄长娇,为配合红军游击队做了很多工作,如组织村民送粮、为游击队送情报等。1935年,孩子出生后她就背着孩子打游击,和战友们坚持在深山密林中战斗,靠野菜、树叶充饥。一次,在游击队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关头,黄长娇深知带着年幼的儿子会拖累战友转移,为了保全战友,黄长娇带儿子来到一条岔路口,告诉儿子玩捉迷藏,要他向小路跑去。孩子信以为真,迈开步子用力地跑开。黄长娇则迅速指挥游击队,走向另外一条山路。可孩子终究是个孩子,跑了几步,回头没看见妈妈,就立马着急地吹响了他唯一的玩具——一个用废弃子弹壳做的哨子,并大喊着:“妈妈,妈妈,我在这里!”孩子的叫喊声渐渐变得充满绝望,揪人心魄地在山谷中回响,随后,一阵杂乱的枪声响起,孩子的叫喊声戛然而止。深夜,待脱险的游击队员入睡,黄长娇在夜色中,跌跌撞撞原路返回,在路边一条小溪畔找到了儿子的尸体,此时儿子的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那个可以吹响的子弹壳。为了新中国的革命事业,黄长娇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后来人们问起她当年的选择,她说:“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的儿子,但是,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1955年3月,44岁的黄长娇当选为瑞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63年至1980年间,黄长娇先后当选为政协瑞金县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专职副主席。
       1993年3月,黄长娇在瑞金溘然长逝,走完了她83年的人生,老人去世前留下遗言:“我死后就葬在瑞金这块红土地上,我的一生都是在这个革命老区里度过,我舍不得离开这块红土地”!她的一生,有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在游击战场上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做到了淡泊名利,从她的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位苏区老干部的风采。
       像黄长娇这样的女性,在中央苏区还有很多,她们积极参加洗衣队、担架队、慰劳队、运输队等支前组织,有的甚至直接上前线支援红军,尤其是做军鞋送红军,更是苏区妇女的拿手好戏。为了筹集经费支援红军,苏区妇女省吃俭用踊跃购买公债,不少妇女还把到期的公债券、借谷票退还给政府。许多妇女还把陪嫁的首饰卖掉,甚至将自己的秀发剪下卖掉换取现金交给红军……她们为了革命胜利倾其所有,为革命信仰做出了巨大牺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