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瑞金干部学院官网!
搜索:
教学科研 > 科研成果 > 正文
【教学科研】《江西党校》刊发我院陈珍玉、袁芳同志撰写的文章《保持战略定力 全面深化改革》
发布时间:2024-10-10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只有以强大的战略定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在新发展阶段乘势而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改革中解难题、强信心、增活力、促发展。

  坚定制度自信把稳改革方向

  往什么方向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回顾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历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也经历过曲折,但由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有了问题能及时纠正,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句话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摸索出来的正确制度。制度稳则国家稳。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的相互激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始终注意保持改革定力,改革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增强制度的发展性和创新性。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制度强则国家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只有坚定制度自信,才能正视和革除一切制约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改革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基本遵循。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提升改革实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都是划时代的,就在于及时回应了时代呼声、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顺应人民期待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七个聚焦”和作出“十四个方面系统部署”,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主攻方向、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明确指向。问题所指、改革所向。回顾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可以发现,改革是从破解一系列问题开始的。奔着问题去、朝着问题改,是改革的题中之义。首先,从改革的目的来看,改革是为了解决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利益矛盾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其次,从改革的方法论来看,哪些方面需要改革,如何推进改革,都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有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300余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因为改革走到今天,剩下的都是触及更深层次的问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重点。关键子落,满盘皆活。改革任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如果缺少重点,没了先后,节奏与章法必然混乱。全会明确提出“七个聚焦”,将“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首位,特别强调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指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其他领域改革也要突出重点,聚焦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谋划改革举措,实现纲举目张。

  坚持严实作风抓好改革落实

  以严实作风抓落实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决定》60条中的最后一条,特别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钉钉子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倡导的一种工作作风和本领方法。2024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在担当尽责。《决定》明确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和问题,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必须下更大功夫来凝聚“改不改”“怎么改”的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动真格、敢碰硬,增强改革定力。钉钉子就是一件硬碰硬、实打实的活,越是钉得深,遇到的阻力和障碍就会越大,必须敢于担当、知难而进。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贵在持之以恒。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如同钉钉子一般,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颗接着一颗钉,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步将改革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历史接力赛,必须具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颗恒心干到底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