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要从瑞金开始追根溯源。中央苏区这段苦难辉煌的历史,既是固根涵源的营养液,更是鉴往知来的航向标。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通过瑞金干部学院学习培训后,他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悟呢,让我们来听听。
根据组织安排,我有幸参加了赣州市干部教育好课程研发骨干教师培训班。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踏上“求学”之路仿若昨日,今日回首却已到离别之日。六天的培训时间转瞬就过,尽管大家学味正浓、意犹未尽,却因时间关系不得不画上一个依依不舍的句号。在这六天的学习时间里,也令我受益匪浅,收获满满,我就用四句话来总结我的学习体会:
这六天,思想的“味道”很浓。百年以前,陈望道先生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由此留下了“真理味道有点甜”的故事。在这次培训的六天里,瑞金干部学院和红旗渠干部学院精心准备的第一道“菜”很有味道,3次观摩教学,5次现场教学,3次专题学习,其中还有情景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朱荣兰副部长、张泰城校长、李妲教授都是理论上的“大咖”,他(她)们把自己对理论本源的深入理解,以深邃的理论分析、形象的案例介绍,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现场教学的老师们用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位位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把苏区精神和红旗渠精神讲述得淋漓尽致。面对这些“美食”,我们在学习中尽情享受,可以说,六天来,我的思想认识也长“胖”了、长“高”了。
这六天,心灵的“触动”很深。这次培训,我们既到“家门口”瑞金市深深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辛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的苏区精神。又到千里之外的河南省林州市,探访了人类为生存而改造大自然的恢弘巨作——红旗渠。6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55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釺,两只手,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渠成的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农民水利技术员路银,放弃优越的工作毅然然回家乡参加红旗渠建设,洗脸盆、麻绳、皮尺就是他测量的工具。“除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带领除险队员终日悬荡于峭壁之上,不畏艰险、坚守岗位、至生死之外,保证修渠民工的人身安全。最值得敬佩的县委书记杨贵,红旗渠建设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带领县委班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红旗渠修建十年,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他一直坚定不移地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修渠不动摇。正是因为成千上万红旗渠建设者们的无私付出,孕育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这六天,拓展的“眼界”很宽。在这次培训的六天学习时间里,我开阔了眼界,学会了“怎么看”,看待问题的角度、思维、格局更宽了,对党的治国理政和政策方针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今后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瑞金干部学院的主题教学观摩“共和国的根基是人民”“做群众的贴心人”,让我更加懂得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深厚哲理;红旗渠干部学院的“红旗渠专题讲座”、情景教学:话剧《红旗渠》,让我对红旗渠精神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了更加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认识。正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彰显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
这六天,收获的“情谊”很真。这六天,时间紧、课程多,加上正值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虽然来自全市各地,都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一举一动都让人很有“温度”,都传递了满满的同学情谊。虽然这次培训只是短暂的六天,但这段求学历程已写入了每个人的记忆“内核”,今后不管大家走到哪里,谁也不可否认:我们曾经是同学。我也坚信大家会把这份同学情永远珍藏在心。当然,我们有缘相聚在一起,最应该感谢的还是组织这次培训的市委组织部领导,是他们幕后的精心策划与安排,才让我们在培训过程中结下了深深的友情。
最好的武器在于学习,最强的力量在于思想。我们来到这里培训,最终目的在于吸收、在于实践,这就需要我们把所学、所思、所得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红旗渠从60年开始建设,就有中央、省、市媒体、记者跟踪采访报道,10年来,保留了大量的影像、文字资料,非常的宝贵,非常的不容易,为红旗渠精神的宣传工作、学习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者,我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狠抓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挖掘集团工作的经验做法、一线典型、人物故事,用文字、图片和视频,做好集团发展的记录者、宣传者,以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作品,为提升赣州市政公用集团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学员: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