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次集体学习上,省委书记尹弘就全省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我们要精准领悟省委的工作部署和指向要求,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把抓落实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以高质量抓落实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抓落实,要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干事担事,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工作落实就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为了不出事而宁愿不干事,碰到矛盾和难题绕道走,把自身责任往外推,不敢动真碰硬。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怕什么来什么,越想绕道走,问题就越是堵着道。相反,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真刀真枪地干,很多问题和困难就可能得到解决。凡是有利于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事,就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实招硬招好招。当前,要把市委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决策部署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找准工作着力点,以一域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实践发展目标上,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事不过夜”的态度和“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魄力,把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有信心、有主见、敢负责。
高质量抓落实,要不断增强本领意识。光有干好工作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误事。目前,“知识保质期”越来越短,能力“迭代率”越来越高。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仍有小部分党员干部不仅缺乏“本领恐慌”意识,还自我感觉良好,遇事经验主义,对于潜在或明显的差距不愿意承认,对于本领短板视而不见。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本领强与不强,不只影响其个人与家庭,更关乎其能否胜任岗位、履职尽责、服务人民。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做实为民造福的本领。
高质量抓落实,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当前,一些工作落实不好,既有“不想抓”的认识问题,也有“不会抓”的能力问题,还有“不善抓”的方法问题。说到底,就是创新意识不够强,不善于创造性地抓落实。落实工作要牢记“国之大者”与实现目标相统一,坚持吃透上情和摸清下情相结合、继承借鉴和发展创新相结合、个人努力和发挥群众作用相结合,以创新思维抓工作落实,把蓝图变为现实,把愿景变成实景。市委提出的发展目标,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很多工作都要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这些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风险变化的不确定性,准确理解市委工作部署意图,以创造性工作把市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高质量抓落实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只要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增强担当意识、日积月累增强工作本领、开动脑筋创造性开展工作,以“时时放不下”的责任感抓落实,就能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